全国服务热线

19910161053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常见问题>>盐渍土工程危害综合评估与无损可控土体固化技术创新治理方案

盐渍土工程危害综合评估与无损可控土体固化技术创新治理方案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时间:2025年09月25日

  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5%的特殊土类,包括盐土、碱土及其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其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为主,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华北平原及滨海地带。此类土壤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建筑工程构成多重威胁,亟需系统性治理策略。下面将详细分析盐渍土对建筑的危害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盐渍土地基沉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盐渍土对建筑工程的复合型危害

  盐渍土的危害呈现多维度特征,深刻影响工程安全与使用寿命:

  结构稳定性破坏:盐渍土具有显著的胀缩性,硫酸盐和碳酸盐吸水后体积膨胀可达原体积的3倍以上,脱水后又剧烈收缩,导致地基反复变形。当粉粒含量大于45%、孔隙度超过45%时,还会出现类似黄土的湿陷性,引发突发性沉降。

  材料腐蚀加速:高盐环境对混凝土和钢筋具有强腐蚀性。氯离子会破坏钢筋钝化膜,引发电化学腐蚀;硫酸盐则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膨胀性物质,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新疆某公路桥梁因盐腐蚀仅使用8年即出现主筋锈蚀截面损失率达30%的严重病害。

  工程性能退化:盐渍土压实性差,含盐量超过临界值时难以达到标准密度,路基填料压实度不足90%的情况频发。同时,盐分结晶会使土体结构松散,降低地基承载力,使建筑沉降倾斜。

  维护成本激增:盐渍土地区的工程维修费用显著高于普通地区。统计显示,盐渍土区域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增加40%-60%,且结构加固费用可达建筑总造价的35%。

 

  二、传统治理技术的局限性

  现有盐渍土处理方法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需求:

  换填法:将盐渍土挖除后替换为非盐渍土,但仅适用于浅层处理(通常<3米),且产生大量弃土,新疆某项目换填量达10万立方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排水法: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分上移,但在干旱地区实施困难,且长期运行易堵塞,内蒙古某排水系统运行5年后效率下降70%。

  化学改良:施用石膏、磷石膏等改良剂可置换钠离子,但需大量用水淋洗,每公顷需水3000-5000立方米,与节水理念相悖。

  隔离法:采用土工膜等材料阻隔盐分,但接缝处理难度大,滨海某工程因隔离层破损导致盐分渗透,3年后出现混凝土腐蚀。

 

  三、综合治理技术的创新突破

  针对盐渍土特性,现代治理技术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

  恒祥宏业自主研发的无损可控土体固化技术是传统注浆加固技术迈向建筑安全新领域的技术升级。传统注浆加固技术使用材料多为水泥浆,排水性差,地基加固后容易出现二次沉降。而无损可控土体固化技术使用新型材料、新工艺,设备轻巧,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尤其适用于地质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无法常规施工或不便于拆除变动的建筑地基,在地基加固方面更具优势。

 

恒祥宏业无损可控土体固化技术

 

  技术优势:

  微孔施工:通过10-30mm钻孔注入新型特种复合材料,能够深入建筑地基土体进行加固处理。

  材料创新:复合材料具有耐腐蚀、抗酸、抗碱、抗渗性强等特性,稳定性高,显著提升地基土的耐久性。

  智能监测:使用智能化实时监控设备,注入材料的用量、压力及扩散范围可通过技术手段精确调控,实现针对性加固。

  适用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楼房建筑基础加固、精密设备基础抬升、房屋倾斜纠偏等场景,且对盐泽土、湿陷性黄土、淤泥均有良好固结效果。该技术施工简单,无需大规模的开挖或重建,无需停工停产,不影响生产生活,施工周期短,材料安全环保,无毒无污染,符合碳中和要求,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盐渍土地基的变形和强度问题在工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尤其是变形过大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大量工程事故。因此,在盐渍土地区进行设计与地基沉降治理时,必须从地基、建筑、结构、施工、使用等各方面全面地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地基沉降治理措施,加固地基,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工程师电话 19910161053
工程问题留言